长三角经济圈

首页>长三角经济圈>长三角观察

湖州:做长三角最热热土最绿绿地

图为航拍位于湖州市的太湖旅游度假区。记者海沙尔 摄

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共识。近年来,作为“两山”理论的发源地,浙江湖州逐渐“出圈”,这里的山水与湖光被更多人熟知,好风景已经带来新经济。

  很多人不知道,曾经湖州的太湖沿岸水泥厂、造纸厂直接往太湖里排污。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局原副局长李东民还记得,以前每年夏天都要经历一番发展中的痛苦,太湖水质最差时,在湖边500米以外就能闻到臭味。

  曾经的高污染并没有带来真正的高收益。长久以来,纺织和建材一直是湖州制造业的两大支柱产业。产业结构落后、技术含量低,让湖州与太湖对岸的苏锡常地区形成鲜明对比。当改革开放的大潮拍击太湖沿岸时,苏锡常首先迅速崛起,GDP一度以年均16%以上的速度增长,但与苏锡常条件相仿的太湖南岸,湖州在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上都相对滞后。

  改变从环境治理开始。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湖州通过淘汰落后产能、限制高能耗高消耗重污染行业、整治低小散块状行业,其中蓄电池行业经过两轮整治,企业数量锐减,产值却增长了至少十多倍。前些年,湖州还与环太湖城市一起,跨省联合治理太湖,太湖的水质好了,环太湖旅游业也更显活力。如今的湖州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。今年5月,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发布“两山银行”试点实施方案,推行生态资源交易,提升生态产品的整体价值,进一步拓宽“两山”转化通道。近年来,湖州的绿色智造、绿色金融风生水起,大打绿色发展品牌的同时积极发挥后发优势。

  绿色发展,是湖州的新机遇。湖州正着力谋划布局大智造、大旅游、大科创、大金融、大健康等产业。在南太湖新区,生物医药产业园建在绿水青山中,招商引资中环保门槛寸步不让,十年间婉拒50余个工业项目。湖州还要“借长三角的水、浇南太湖的田”。今年以来,南太湖新区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3个,总投资441.38亿元,其中有七成以上项目来自长三角地区。放眼长三角,湖州接沪融杭、联通苏皖的区域交通枢纽门户地位正在形成。随着商合杭、沪苏湖等重大铁路项目的规划建设,湖州与上海、杭州、南京、合肥等长三角重要城市的同城效应呼之欲出。

  “成为长三角地区最黑的黑马、最热的热土、最绿的绿地。”这是湖州喊出的口号,今年湖州相继推出千亿招商引才“湖八条”“人才新政4.0版”“湖九条”等硬核政策,攻坚重大产业项目和高端人才引进。今年一季度,湖州91个省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居浙江省第1位。在一系列政策环境的助推下,众多优质项目在湖州落地生根,特别是总投资326亿元吉利新能源汽车项目顺利推进,签约仅半年一期投资160亿元的合丰泰超薄玻璃基板项目正式开工,总投资100亿元的国能能源高端装备制造、总投资55亿元的弗兰德5G基站天线总部基地等项目相继签约。湖州产业发展迎来“高光时刻”,这位长三角朋友圈中的“小个子”,如今要迸发大能量。 (朱凌君)
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:025-84707368,广告合作:025-84708755。
9823
收藏
分享